昌都市察雅县波罗木刻技艺绽放清华校园,非遗文化传承再掀热潮

西藏新闻网 阅读:4 2025-08-05 10:23:31 评论:0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在清华大学举行,来自我国西藏昌都市察雅县的波罗木刻技艺吸引了众多师生和非遗爱好者的目光。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波罗木刻技艺此次走进清华大学非遗研修班,不仅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更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

波罗木刻技艺源于西藏察雅县,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这种技艺以当地特有的波罗树为材料,通过精湛的雕刻技艺,将木刻艺术与藏族文化完美结合。波罗木刻作品题材丰富,既有佛像、菩萨等宗教题材,也有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观,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此次波罗木刻技艺走进清华大学非遗研修班,旨在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现场,来自察雅县的波罗木刻艺术家们现场展示了他们的精湛技艺,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观看。艺术家们用一把普通的刻刀,在波罗木上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图案,令人叹为观止。

清华大学非遗研修班的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对波罗木刻技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认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份独特的文化传承下去。

活动现场,波罗木刻艺术家们还与学生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和心得。艺术家们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波罗木刻技艺,让这份独特的民间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波罗木刻技艺走进清华大学非遗研修班,不仅是对察雅县波罗木刻技艺的一次推广,更是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力推动。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一领域。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生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相信,在政府、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总之,波罗木刻技艺走进清华大学非遗研修班,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传承活动。它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波罗木刻技艺,更让这份独特的民间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保护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推荐文章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西藏新闻网,每日发布关于西藏的最新热点新闻,西藏民生新闻,西藏综合新闻网站门户